找到相关内容259篇,用时3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唯识的结构——《成唯识论》初读

    所以此“有义”的结论是:“由此无痴,别有。”(注:《直解》,第391页。)《识论》中各种“有义”的辩难,每每细腻如斯,注意及此,兴味无穷。  色法,约略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物质。通常人们对物质的认识多...论难,将范畴所可能具有的多层次、多维度的意义揭示出来了。例如关于二谛,一般认为瑜珈行派主张俗谛无而真谛有,中观派主张俗谛有而真谛无,简直针锋相对,但护法就此作了会通之说:“作是言:真非有无,心言绝故。...

    陈克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5442389.html
  • 汉传佛教文化及其古文物

    弘明集》卷18,该论首篇即介绍“新论道士”的顿悟之说,汤用彤先生的看法是:   此新论道士,当即指道生,其证有二:(一)王弘(字休元,时为卫将军)既与谢辩顿义,往反多次后,即将其问答送示生公。生公为...社会,从史前到现在,多少都跟宗教信仰有关,例如中国古人所说社会的“社”字,是指祭拜土地之神,是从天子以至庶民,都祭祀的“社稷”,后来便将有功德于大众的人,死后配享于社稷,形成了崇德报功的祖先崇拜。...

    释圣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55842610.html
  • 护法在《成唯识论》的立场之研究

    导《成唯识论》卷第二,p。30   此若无者,谁证第三,心分既同皆证故。 又自证分无有果, 诸能量者有果故,不见分是第三果, 见分或时非量摄故。由此见分不证第三,证自体者现量故。  总之,...的,是法尔而有,如《成唯识论》第八卷说   圆成实与彼依他,非一非异,法 ( =依他 ) 与法性 (=真如 ) 理然。胜义世俗相待有故。 非不证见此圆成实,而能见彼依他起性,未达遍计所执性空,不...

    陈宗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65942682.html
  • 慧学概说(二)

    涅盘,是无在无不在的,是随众生的善根力所感而起化的----现身,说法等。佛涅盘是有感,自然起用,不用作意与功力的。佛般涅盘,像日光的遍照一切一样,一个个的众生,像一所所的房屋。有方窗,光射进来,...的认识,都是相对的----佛法称之为“二”。如说有,也就表示了不是无;说动,也就简别了静;说此,就有非此的彼。这都落于相对的境界,相对便不是无二的真性。所以我们尽管能说能想,这样那样,在绝对的真理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70042684.html
  • 戒律学原理(一)

    以为清静者,绵不应用。虽非我所制,而于余方行者,皆不得不行。”(41)由此可知,在佛陀的原初意思,佛教规范是应该有“因时制宜、因地制宜”之禅性的。  2.佛陀入灭不久,他的弟子们集会结集律典时,大...就世间法而立言:谓此是犯,此是不犯;此作,紫不作。不以实相法用为批评、衡量戒学的标准。因为诸法实相中,是没有我、人、众生、寿者、命者、时空等可言的。……所以在毗尼中,佛不论说实相。然后世佛徒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5042798.html
  • 戒律学原理(二)

    因地制宜,方能保持其可大可久的有效性。这才是“毗尼久住、佛法久住”的真谛。事实上,佛陀也曾明言:“佛言……虽是我所制,而于余方不以为清净者,皆不应用。虽非我所制,而于余方行者,皆不得不行”(《五分...维也纳学派。至于研究佛学的维也纳学派虽与一般哲学的维也纳学派不一致,但只是研究的范畴或对象不同,而非方法论的不同。参前揭书“什么是逻辑实证主义”条。又参吴汝钧前揭133页。  (53)此种分类采自龚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5142799.html
  • 佛教的布施学

    千眷属之所围绕。诸根调柔、心意寂静,在于禅定,离欲安乐,在树林中。毗耶娑仙既见佛已,思惟念言:此人是一切智者,名称普闻,彼是不妄语人。如是如来胜色具足,诸相成就,甚为希有,世未曾有,如是色相胜妙...彼处复有无量百千种种树林,多有淫欲俱耆罗鸟、孔雀、鹅鸟、群蜂等声,婆罗枳树,枝叶垂布。如是处者,欲心懈怠、喜睡频申,皆悉远离,常有无量善香妙华。尔时,佛告诸比丘言:汝诸比丘,常当勤行,作所作,持戒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4843957.html
  • 佛寺与风水

    于余方不为清净者,则不应用;虽非我所制,于余方行者,皆不得不行。”表达了守持戒律因时、因地制宜的看法。  如今,综观全球,佛教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生活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,并发生着重要的影响。...孕育生命,都具有适于生存的最佳环境和条件。所有的生物强调的是与大地和平共处,而不是向自然法则开战。风水术认为通过对事物的安排,从建筑奠基到室内装饰,对一定场所内的“气”施加影响,有助于人们利用大自然和...

    王丽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1644001.html
  • 王雷泉编:悲愤而后有学——欧阳竟无文集(2)

    分种而生,不复能引于见分,故第六识所依根倍有势力助第六之能缘使其强盛而后可。依上三义知别有第七识、自此识常与我执相应分别力强而言,得名为识;又自此识能发生第六而言,得名为根;盖一心法而有二义也。但...有此第八识真异熟心。  【三、趣生体。】有情流转五趣四生,为彼体者实有(有体)、恒(无间无杂)、遍(遍界地有)、无杂(惟生自趣法)。命根非实有故,诸生得善及意识中业所感者不恒有故,诸异熟色及五识中...

    王雷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3944210.html
  • 周易禅解(3)

    凡得失之念稍重。善恶之心太明。则同者异。异者不可同。惟率其刚正之天德。则得失泯。善恶融。虽居睽世而悔亡矣。   九二。遇主于巷。无咎。象曰。遇主于巷。未失道也。   刚而得中。上六五柔中之主。而...   睽。乃可相济。二与五。三与上。四独无应者也。故名睽孤。然初九刚正在下。可以济睽。当此之时。同德相信。互相砥砺。可以行其济睽之志而无咎矣。盖君子深知以同而异。故阴与阳异而相应亦可。阳与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1444287.html